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院概况  党建思政  学院动态  教学中心  学生工作  下载中心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 页>>党建思政>>思政专栏>>正文
 
追溯红色记忆 推进党史学习|一百年的100件事(第六期)
2021-09-28 20:55  

财会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建中心推出系列特辑——“追溯红色记忆 推进党史学习|一百年的100件事”,本栏目将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100件具有代表性的党史大事。

第五期中我们共同追溯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十件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总路线的引导下一波三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开辟道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追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红色记忆……

 

1、全面整顿

 

1975年初,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全面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根据毛泽东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邓小平明确、坚定地提出要进行整顿的指导思想。对工业、农业、商业、财贸、文教、科技、军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整顿。经过全面整顿,大部分地区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2、粉碎“四人帮”

 

1976106日,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将“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1014日,党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的消息,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党和国家的工作开始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5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篇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党内外思想日益活跃,开始出现酝酿对外开放和对各方面体制进行改个的新局面。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一是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行认真清理。二是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拨乱反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共和国历史进程中实现由乱到治的一个重大转折阶段,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也是重要成果,为共和国继续发展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组织保障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330日,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个讲话郑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7、实行改革开放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7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8、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中央认真总结和汲取以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以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起步。

19808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系列改革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为党的十二大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9、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成熟。

10、中共十二大

 

19829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大会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全面整顿树信念,拨乱反正回正轨。

明确路线救国家,冲破束缚创转折。

思想解放明方向,翻新制度促发展。

改革开放走入世,社会建设拓新道。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金融学院 地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街66号
电话:0571-86928089   邮编:310018  浙ICP备09058249号